寓言通过简单通俗的小故事,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。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《伊索寓言》。从小我们就听过不少伊索寓言,伊索像一个童年的符号,深深地烙印在成长的岁月里。但那只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极少数的故事,真正地了解到更多的故事,却已是很多年后。这些年,读过了几本不同样貌版本的伊索寓言,在伊索寓言的基础之上重新创作的各种作品层出不穷。
可以说,伊索寓言繁衍了许多艺术家的灵感,它启发了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大师,被莎士比亚、托尔斯泰等文坛巨匠引用或改写。它还为人家寓言家迸发了新鲜的创作灵感,18世纪德国寓言家----莱辛,17世纪法国寓言家----拉封丹,19世纪俄国寓言家----克雷洛夫,步6世纪希腊寓言家----伊索之后并称为四大寓言家。
除了它的文学性,插画艺术家们更是以伊索的寓言故事为蓝本进行了无穷的艺术创作。
近日,读到来自后浪——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最新出品的《伊索寓言·500年插画与故事》一书,就是基于插画500年间的发展轨迹,直观而丰富地为读者呈现了一堂插画史的盛宴。书籍制作精良,封面彩高阶映画超感艺术纸,精装硬皮,金色与灰色搭配,仿佛礼盒般精致。
而更叫人赏心悦目的则必然是书中的内容全是惊喜,文字部分,全书共203页,共100篇寓言。
内页每一则小故事配多幅插图。左页为一幅主图,右侧故事配2-3幅小插图。
主图按年代顺序排列,直观呈现书籍插画500年间的发展轨迹。插画详细标注绘者、图书版本、绘画类型、出版年份等信息。插图由全球53位画师联手呈现,共318幅插图。
从各种不同风格的插画中,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从简到繁,从朴素到精致的过程,可以欣赏到不同绘画流派的风格特点。
可以这样说,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每一件艺术品与文学作品等等,都是积累了上百年上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,我们都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当代人。
在插图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,同样的一则故事带给艺术家的想像力与灵感都是不尽相同的。插图家会从不同的角度、并用不同的描绘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,由此可见寓言虽然篇幅短小,但是却可以有不同的诠释方式,这就是艺术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。此时我们又不得不说,从15世纪到21世纪漫长的五百余年的历史中,古老的伊索寓言创新了多少新鲜的艺术啊!
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部分十分精彩的插图。
接下来我认为,若想深刻地欣赏本书,就不得不了解一些关于插图表现手法的变迁史。
15世纪中叶发明了活字印刷,但把图画印刷到纸上则是几百年后的事了。20世纪之前,大部分插画都是用手工复制完成,效率非常低。
早期的插画家依靠雕版师刻版来完成图画的印刷,这项工序费时费力。19世纪末,随着摄影技术和蚀刻技术的应用,画家们不用再通过雕版师,而是自己也可以把作品印制出来了。
版画,指的是将图画蚀刻或雕刻在砖块、木板或其他平面物体上,制作反向图版的方法。在砖块或木板上涂满墨水,然后压印在纸张或纤维等平面媒体上,就能得到正向的图画作品。
插图印刷有三种方式:凸版印刷,凹版印刷,平版印刷。19世纪之前,凸版常见,整个19世纪,凹版非常流行。
在本书中出现了若干种插画的表现形式:
金属版画、雕刻版画、蚀刻版画、木刻版画、石版画、水彩画、钢笔画